最近哈马斯与以色列停火,以色列刚撤,哈马斯就在废墟中宣布“我们赢了”;伊朗被美军B2轰炸机“去核化”后称“给美国一记耳光”;胡赛武装常说用拖鞋击沉美国航母。现实一地狼藉,语言却响彻云霄——这不是偶然,而是古老的“胜利法”:赢学。
日本:赢学的巅峰鼻祖
1941年,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,东京街头旗海翻腾,媒体高喊“神国觉醒,大东亚共荣圈万岁”,报纸称“亚洲解放,日本是世界的光”。人们坚信战争是使命,播音员颤抖着宣告“日本击碎西方锁链,开创文明”。这一刻,语言取代了现实。
1942年中途岛海战,日本损失4艘航母,战略转折却被包装为“重创敌舰队,辉煌战果”。广播激昂念着殉国舰长名单,小说家写“樱花虽短却美”,哲学教授称“个体死亡是国家升华”,新闻记者总结“死亡是更高胜利”。失败成了浪漫殉道,航母沉没者被塑造成灵魂英雄。
1944年塞班岛沦陷,东京新闻仍报道“敌军登陆但我军重创敌人”,广播循环《若赴海上》,歌词“赴海者化浪,赴天者化云”。教授开讲座“迎来精神文明胜利”,记者写“战争意义在牺牲之美”,艺术家画战死士兵笑容《神之微笑》。现实尸山血海,媒体却“节节胜利”。
1945年东京被炸、广岛长崎核爆,政府广播称“敌人惧日本精神才用卑鄙武器”,官方声明“神国进入新考验”,报纸登战死者诗“死是神明召唤”,学校让孩子画“天皇之光”,教授赞“玉碎之美”,评论家称“广岛火是再生圣火”,作家写“废墟樱花”——死亡成了胜利的另一种形态。
赢学的本质与代价
这不是愚昧,而是集体幻觉:国家在语言中自我催眠,输变赢,毁灭变荣耀。赢学是组织化的精神逃避——只要不承认失败,就没输。1945年日本投降,民众哭喊“我们不是一直在赢吗”,语言泡沫破裂,人们才看见焦土、饥荒、谎言。
二战让日本输掉的不只是战争,更是面对真相的能力。赢学曾让他们骄傲,也让他们盲目。语言比真相响亮时,真相被“消音”。赢学不仅是宣传策略,更是深层心理机制:权力者用它维稳,被统治者用它麻醉——暂时忘记痛苦,失败变高尚,愤怒有意义。但代价是:学不会承认错误,学不会改变。
从历史到现实
哈马斯、伊朗、胡塞,再到80年前的日本,共同点是现实不堪时,制造“赢的世界”。真正的胜利,从来不是靠嘴巴。民族、组织、个人若永远靠赢学维持尊严,说明已输给现实。历史证明,赢学能让你在语言上永远胜利,却让现实永远原地踏步。当社会只信“我们赢了”,就失去了问“我们真的赢了吗”的勇气。
![]()
![]()
赞(7)